“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和标志,“非遗”保护工作对于唤醒民族自身的集体记忆和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唤醒全体国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文化自觉是“非遗”保护的重要途径。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旨在让青少年在感知、体验中了解湖南本省的历史文化,提升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爱国爱家乡热情,在传统民间文化的滋养中,培养对传统民间文化的兴趣,主动学习、传承、弘扬,成为具有传统文化根基的人。
![1.jpg](http://yktimg.wentiyun.cn/txqwhg/20201028/82e478a8-396a-4f92-9c98-024bc2634593.jpg)
![2.jpg](http://yktimg.wentiyun.cn/txqwhg/20201028/6b9cd969-f650-42d9-9d88-2fb05beb4f40.jpg)
![3.jpg](http://yktimg.wentiyun.cn/txqwhg/20201028/87ac789a-01bd-4f3b-9292-4e7d38abdc01.jpg)
![4.jpg](http://yktimg.wentiyun.cn/txqwhg/20201028/6e807131-a825-4198-9d6d-4317ce5cf26f.jpg)
![5.jpg](http://yktimg.wentiyun.cn/txqwhg/20201028/97563696-2cf3-4069-93fb-634754800879.jpg)
2016年, 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将砂子塘湘天小学列为 “非遗进校园”传习教学试点学校。结合学校情况,将“非遗”内容渗透到相关课程中进行,坚持课堂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非遗”资源,选取最具当地特色的“非遗”项目,开设专题的校本课程,主要采取寓教于乐的方式。以讲座、宣传展板和现场展演及动手体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体验感悟分享,使“非遗”走进校园,走近学生,培养学生增强“非遗”保护意识,培养学习和保护“非遗”的兴趣。
经过前期策划准备,先后组织棕编、剪纸、湘绣、乌家拳等项目进入该校传习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