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旧鞭炮催春潮,迎新锣鼓闹元宵。2019年2月14日(正月初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展示中心邀请了区级非遗项目“欧氏手工钩编”代表性传承人欧沛琼及“雷琴”代表性传承人朱镇余进行现场展示和表演。
为了烘托节日氛围,欧沛琼老师带领5名文化志愿者将连夜赶制的手工玫瑰花,整齐有序地摆放在活动现场,为展厅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火红的玫瑰花吸引了许多游客驻足;朱镇余老师的雷琴表演,更是吸引了游客们的阵阵掌声,他精湛的琴艺、惟妙惟肖的表现手法,演绎着一首又一首经典的湘剧、花鼓戏曲目,让在场的观众流连忘返。
同时,天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展示中心在正月初十至正月十五每天10:30-16:00将开展“欢乐闹元宵”系列展示展演活动,给市民朋友献上一份文化盛宴,即将展出和展演的项目还有:
1、金杵面塑制作技艺:2017年被列为区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面塑,俗称面花、礼馍、捏面人等,是一种源自民间、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造型艺术。作为仪礼、岁时等民俗节日中的馈赠、装饰信物或标志,成为中国文化和民间艺术的一部分。
2、长沙花鼓戏:2011年被列为国家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长沙花鼓戏是一种湖南省的传统戏曲剧种,以长沙官话为舞台语言,它是由农村的劳动山歌、传统民间小调和地方花鼓发展起来的,距今已有一百六十余年历史。其音乐曲调有川调、打锣腔、牌子、小调4类200余支。
3、长沙棕叶编:2008年被列为省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长沙棕叶编是采用我国南方的棕树叶为原料进行编织的一门民间技艺,为南方特有的传统民间工艺。棕叶编艺术品多以鸟、兽、虫、鱼等动物为主要对象。
4、太乙游龙拳:2016年被列为市级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起源于道教太一道,是道家防身、健身、修身、养生术中较高级的一个拳种,“太乙游龙拳”拳种中徒手套路有“太乙游龙拳”、“太乙七十二闭手”等;器械套路有“太乙乘风剑”、“太乙封山棍”等;静功有“太乙龟息功”、“太乙阴阳萌生术”等。
5、长沙大鼓:2018年被列为区级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长沙说唱艺术的代表剧种,运用长沙方言所唱,唱腔优美,艺术性高,鼓板相宜,深受本土观众的欢迎。
6、剪纸:剪纸,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是一种镂空艺术,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它以纸为加工对象,以剪刀(或刻刀)为工具进行创作的艺术。
活动地址在天心区太平街87-91号天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展示中心2楼戏台前(美孚洋行内),具体时间安排为: